幻灯二

关爱特殊儿童:爱无距离,你我也是 | 校园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孤独症日

今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为:

关爱孤独症儿童,

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在中国,每62个儿童中,就有1位孤独症儿童。

他们生而不同,却生活在你我身边。

我们与他们的距离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很多人提及孤独症儿童的第一反应是自闭、暴躁、智力低下……这些标签被牢牢地贴在他们身上,难以揭去。

孤独症的主要表现(图源网络)

“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大众贴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的常见标签。在浪漫的背后,却也隐含着切实的疏离,让他们与我们渐行渐远。

朝阳区女子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白崇仁是一个想把“他们”与“我们”拉近的人,他所服务的通州区智兴博悦艺术培训中心已有五名孩子回归校园。

2015年,白崇仁第一次参加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离开时,一个男孩抱住了他,问“能不能经常来看看他”,他感受到特殊儿童身上的善良和美。从2015年坚持到现在,对于孩子们而言,白崇仁从一个陌生的叔叔变成了他们最信任的大哥哥。“一看到我进校门,一群孩子就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把我抱住了,这种感触很深,没有几年的付出达不到这个效果。”白崇仁动情地回忆道。

最开始,白崇仁在机关单位有本职工作,只能利用休息日参与志愿服务。他负责北京市在职人员的社会团体活动,带他们去参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只有两个女生和他组成一个队伍,联络各个学校进行洽谈、对接。

2015年4月至2021年7月,白崇仁在机关单位供职,周一至周五调休两天,错过许多活动,却“没有勇气”辞职。2021年7月25日,这是对白崇仁“特别重要”的一天。他离开了工作六年的单位,“想在三十岁前干一件对我有意义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大学生特殊儿童志愿服务中。

中心负责人员向大学生们介绍情况(图源受访者)

原先并不负责高校志愿服务对接的白崇仁注意到在北京各大高校的志愿服务中,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相当少见,但参与过活动的学生都热情、认真地参与培训。于是,他从志愿北京上搜索各大高校志愿团体的联系方式,与对应组织的负责同学对接,一点一点地拉近特殊儿童群体与高校大学生的距离。

走进彼此的世界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2023年3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商学院的志愿者前往北京继民启智康复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心内有约20名特殊儿童,他们大多患有孤独症。

中心内部的环境(图源受访者)

这里根据年龄将孩子们分为三个班——低龄、中龄和大龄,有不同水平的认知能力。进入中心,宋主任带领志愿者参观教室,之后与孩子们进行互动。

参加服务的一部分志愿者并不了解孤独症儿童,想象与现实存在着巨大差别。2021级本科生高文越在新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参加活动之前,她设想的孩子们不愿意表达、难以接触、距离感强,因此准备的节目是面向婴幼儿的《两只老虎》;即便是有所了解的志愿者也仅停留在“看过很多相关的短视频”层面,并未实际接触过特殊儿童。真正见到孩子们之后,高文越觉得很意外:“他们的智力水平比我们想象的高,有孩子能坐公交去王府井逛一逛再回来,不需要任何人陪伴。”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不了解和对于相处方式的不清楚使志愿者们有些不知所措。“孩子们听不听得懂我也不太清楚,他不会对你回话,但是我感觉他是在听。”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赵小雨回忆起和孩子互动的场景。高文越接触到一个刻板行为十分严重的女孩,她不知道女孩“下一步要干什么,只能尽力跟上她”。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樊保驿本就不太擅长主动社交,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有些犹豫和紧张。

但是远距离并没有僵持太久,零食和热情让孩子们与志愿者逐渐熟悉起来。

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倩想起一个“特别有趣”的孩子,“他主动到你身边要求你把他抱起来,把他放下之后,他就会去找另一个人。”这个孩子打破了她原先对特殊儿童“不愿意和人接触”的印象。樊保驿看到其他志愿者与孩子们打得火热,克服心理困难迈出第一步,“也算是真正参与到这次活动中”。

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做游戏(图源受访者)

互动过后,孩子们为志愿者背诵了《满江红》《水调歌头》《七律长征》三首诗,表演了手语舞。“难度很大,但是吐字很清晰”,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朱子航回忆,“给我们背诗的这两个小孩是有学习能力的,但还有很多孩子不会开口说话,只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反应非常迟钝。他们可能不懂诗背后的意义,但是出于热爱和坚持把诗给背了下来。不管怎么样,他们通过努力,在某些方面和我们达到了一样的水平,那我们就是平等的。

用光点亮光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其实,初次接触特殊儿童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有一定难度,白崇仁起初只知道这些孩子跟正常的孩子可能不太一样。但在走访许多学校、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一点点去学习和观察,从最初的陌生、惧怕,到坦然、从容。

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在白崇仁看来,是重新激活了特殊儿童的关爱项目。“如果不是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这项活动就很难开展起来了。”他认为,“让志愿者参加服务,最大的意义就是改变特殊儿童的内心。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症状,只能通过日常志愿服务和社会融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多参与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享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真正做到快乐成长,不再孤单。”2023年2月,已有12家高校确认参加2023年春季学期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截至3月24日晚6点,已有1300名大学生报名特殊儿童志愿服务,通过学校的面试和初选,已有400名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各区康复中心及学校进行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在孩子们中(图源受访者)

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是让我们走进特殊儿童,也是让特殊儿童走进我们。特殊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公众给予更多精神上的帮助和认同。负责人向志愿者们介绍,机构原来和普通学校离得很近,但受到了普通学生与家长的抵触,才搬到那么远的地方。“他们本身就面对了很多的苦难,我们应该尽力去帮他们,而非排斥,”志愿者王倩说。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后,樊保驿更希望能发挥自己的所长来帮助社会公众更加理解特殊儿童群体,他说:“我会记录下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可能不会说话,但我可以用文字为他们发声。哪怕只有我的声音,我也会去做。”

特殊儿童保护这条路并不平坦,资金不足、疫情影响、社会偏见等阻碍频频出现,能走到现在,离不开每一位为之付出的志愿者。

白崇仁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建立高等教育学院特殊儿童志愿服务基地,把大学生的力量尽可能集中起来。他也希望能为孩子们建立一个户外融合实践活动基地,看到他们有一天也能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

“让一点光亮照到他们所处的黑暗的角落。同时孩子和老师身上的光也会温暖我们。”朱子航认为,大学生参与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是一个互相照亮的过程。同样,樊保驿在活动结束后,想到的是一首歌:“就像李健的《我愿人长久》里面的歌词:‘但我庆幸自己能泪流,尽管下次伤心还会有。终究是真切不麻木,喜怒哀乐细水长流。’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其实是很珍贵的东西。”

目前,特殊儿童入学、就业已不乏成功案例,他们融入社会的主要难题是社会接纳度低。星星与地球有距离,但我们与特殊儿童并没有。从医疗,到教育,再到陪护,来自无数家庭和集体的付出让孩子们从角落起身,开始一步步走向光明。他们走得很慢,步子迈得也很小,还有些胆怯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但他们并不孤单,包括高校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志愿者跟在身后,一起为孩子们护航。

白崇仁说:“我想让这些孩子们,大胆地往前走,不要害怕,因为身后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在守护着你们,通过他们的努力与守护,这些孩子一定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志愿者与孩子们合影(图源受访者)

文字:薛思远 张昕怡 江骁宇 高雅若 葛瑶 陈文悦 冯晓艺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和网络

编辑:薛思远

责编:冯晓艺 薛思远

责校:王怡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